一、「安全回家」的假議題

「安全回家」是個假議題,擁建「蘇花X」的花蓮人(下文稱「花蓮人」)所真正在意的,並不是「安全」,而是「方便」,「安全」只是一個宣傳策略。下如此結論,是出於一條交通安全的「普世規律」。

按世界各國的交通實踐,在航空、鐵路和公路的三者中,依平均里程數計,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是飛機,其次是火車,公路駕駛最不安全。臺灣的實踐也是如此,交通部98年度的交通死亡統計人數如下﹕

公路交通的總共死亡人數是2092,其中依車輛種類分計,死亡最多的車輛是機車,計900人;其次是小客車,計571人,然後分別是小貨車﹕229人;大貨車﹕171人;大客車(bus)﹕48人。

鐵路交通的總共死亡人數是58人。單從數字來看,鐵路交通的死亡人數僅及公路交通的不到2.8%,或者也可以換個說法﹕公路交通的死亡危險,超過鐵路交通36倍多。

但是,有意思的是,交通部鐵路事故的統計表有個「附註」,寫道:「事故原因之『死亡事件』及『受傷事件』係指因民眾行走鐵路路線、強越平交道、跨越鐵路路線、由車廂顛落、列車未停跳車等致死傷者之事件。」據統計處的工作人員解釋,所謂「因民眾行走鐵路路線、強越平交道」等,是列出「主要的」死亡事件原因,換言之,「非主要」的死亡原因並未列出。而在這列出的五個原因中,與「乘坐使用」火車有關的死亡原因只有最後、因而比較「不主要」的兩個﹕「由車廂顛落」和「列車未停跳車」。這兩個都屬於「不正常使用」火車。「正常使用」火車,即,安坐在火車裡,因火車撞車、翻車、著火等「火車本身的事故」而死亡的,這樣的「死亡原因」完全沒有列出,這可以理解成﹕「正常使用火車」的死亡者,或者是沒有,或者是極少,少到統計表不需列出其「死亡原因」。如果把這個因素也考慮進來的話,公路交通的死亡危險,超過鐵路交通何止36倍?它有可能超過高達50倍、甚至100倍。如果我們假設,火車事故死亡的58人中,有20人(這應該還多估了)是死於「火車本身的事故」,那麼,公路交通的死亡危險,就是火車的將近105倍。(註)

因此,就算修築起一條美侖美奐的「蘇花X」,「花蓮人」如果真要「安全回家」,還是應該坐火車。

火車遠比汽車安全,這條「普世規律」,也表現在慈濟的交通實踐裡。

慈濟在花蓮家大業大,有大學、技術學院、醫學中心、總會的靜思精舍、具備大型會議功能的靜思堂、絡繹不絕的參觀者……,平常的學務、院務、教務……已夠繁忙,還偏偏經常搞大型活動,動輒從全臺乃至全球湧進超過千人。進出的人那麼多,蘇花路如果「不安全」,慈濟是花蓮最大的單一受害者,比誰都有發言權。實情是,這麼多年來,慈濟不但從未遭遇和訴求過蘇花路的「安全」問題,而且一直最反對修築「蘇花X」。按慈濟的交通巨量,她如不認為蘇花路「不安全」,蘇花交通當然就不存在「安全」問題。

慈濟是怎麼解決「安全」問題的? 非常簡單,坐火車。證嚴法師一再告訴他的弟子﹕火車是最安全、最減碳環保的。證嚴法師不喜歡使用私家車,甚至不准他的弟子一個人單獨開車來花蓮,因為一人一車,「碳足跡」太大。

所以,慈濟的人員進出花蓮,少數緊急的搭飛機(如慈濟醫院運送捐贈的人體器官、骨髓等),其餘就坐火車,開車的很少。這種「火車為主、偶爾飛機、汽車不多」交通模式,運輸量龐大的慈濟行得通,其他人為什麼不行?

如果以此去詢問那些要建「蘇花X」的人,他們絕不會否定火車的安全性,他們只抱怨火車不方便。是的,火車確實不方便,無論是旅行,還是運貨,隨隨便便就可列出一堆不方便的實例。因為不方便,所以要開車走公路,於是便冒出「安全」問題來,「不安全」並非蘇花交通內在固有的,它是「圖方便」的結果。這次在坍方中出事的創意旅行團是又一個例證﹕他們原本是要坐火車的,可是火車票沒了,領隊承擔不起這「不方便」(全團多滯留一天、兩天?),才走公路,於是出事了。

很顯然,按現狀,「不安全」是可以解決的,只要採用「慈濟模式」,就絕無「不安全」,但「不方便」沒法解決,真正的議題不是「安全」,是「方便」。「安全回家」的訴求,說輕了,是「策略運用」的「假議題」,說重一點,是欺騙善良臺灣人的謊言。這個「假議題」,這個謊言,應該到此結束,以後不要再提。

-------------------
註﹕統計資料引自交通部網站。筆者非專家,如對這些資料的解讀有誤,望指正。

二、環境災難

蘇花交通面對的環境問題包括兩個內容,一是東部的山區地形地質構造複雜、破碎,不宜修築大型道路,在東部蓋一條公路,恐怕比在西部蓋一條高鐵還要花錢、費時、困難,這已是常識。

其實,為了臺灣人的生存和經濟發展,臺灣的西部環境已經被破壞得很厲害了,但因為地理結構不同,西部的環境破壞,還可算是相對輕度的對地球「擦傷皮膚」。即便是超抽地下水引起地層下陷,理論上,只要能再回灌,地層就會止陷回升;即便是因種植檳榔、高山蔬菜等導致水土流失,只要休耕「還地歸林」,水土就能再保持,這些破壞,還是「可逆」,可解決的。但在東部修築「蘇花X」,這種破壞就是對地球「傷筋動骨」,而且「不可逆」、破壞了就無法恢復。可以說,西部的「開發」,是花小錢作輕度、可逆的環境破壞;東部修築「蘇花X」,是花大錢肇嚴重、不可逆的環境災難。

再說,新修築的「蘇花X 」,難道真的就「安全」了?沿山而行的露天路,不會再發生土石流?臺灣類似的「交通難」地形不止東部一處,阿里山公路和中橫公路的情形如何,眾所周知,況且,在破碎型地質層裡開挖的隧道,誰能保證將來不發生更大問題?

此外,「蘇花X」工程還衍生另一個正在被「花蓮人」訴求的「安全問題」﹕這種工程風險很高,極不安全,以與「蘇花X」相近的北宜公路為例,按勞委會數據,在修築北宜公路中死亡的工程人員竟達25名之多(其中開挖隧道的死亡人數是13名)。未來修築「蘇花X」還會死亡多少人?問題是﹕「花蓮人」的訴求是「安全」,你又怎麼面對「蘇花X」工程的不安全?蘇花交通的「不安全」,只要採用「慈濟模式」,是可以解決的,但「蘇花X」工程的「不安全」,卻是無法避免,非死人不可的,而且我們還不談因工致傷、因工致殘。訴求「安全」的「花蓮人」,忍心以工程人員的生命和鮮血,來換取你們真正想要的「方便」嗎?

第二個環境內容是﹕一旦解決了蘇花交通的「不方便」,不但花蓮人易於外出,外人也方便進入花蓮,花蓮的經濟會快速發展,「西部化」。花蓮「西部化」,花蓮人固然賺到錢 --- 其實這才是「花蓮人」急籲修築「蘇花X」的真正目的 --- 但花蓮這「臺灣最後一片淨土」,也就完了。

以上因素相加,一條「蘇花X」,就是一場環境大災難,故臺灣社會多年來一直對「蘇花X」抱負面看法,否定「蘇花X」幾乎已是社會的「不成文共識」,否則,交通部早就做過規劃的「蘇花X」,恐怕早已修築完畢了。今天,因為一個突發的慘案,讓「花蓮人」找到新的訴求機會,這可以說,是他們在消費那些不幸的罹難者,不道德。向來反建「蘇花X」的臺灣社會,這次似乎也被「嚇懵」,失去正常理智,要默認「蘇花X」。

三、結論

一、臺灣已累積了太多環境問題。這些問題,依其對環境的傷害程度,可分為「環境傷害」、「環境災害」、「環境災難」。修築「蘇花X」和花蓮「西部化」,是程度最重、不可逆的「環境災難」。

二、無論是交通「方便」,還是發展花蓮經濟的訴求,都有其合理性,但這些合理性的位階都不能超越如何避免「環境災難」,不讓「環境災難」發生是壓倒一切的最高目標。如果「蘇花X」和花蓮的「西部化」是無所謂的,即,「環境災難」是可以接受的,臺灣以後還會有「環境保護」這回事嗎?「蘇花X」可以蓋,那國光石化呢?東部破碎地質下的「萬年水脈」、「臺灣最後一塊淨土」都無所謂了,那彰化外海的濕地,海口迴游的幾條海豚,又算什麼?那二二兵工廠的「臺北之肺」呢?前不久臺北縣板橋有「江翠護樹志工隊」保護石雕公園的老樹,輿論也非常肯定。其實,我們都知道,國光石化也好,二二兵工廠也好,石雕公園的老樹也好,和「蘇花X」一比,全是「小巫見大巫」,乃至「微巫見巨巫」。「蘇花X」如果可以修築,以後其餘的環保努力都可放棄,這道理至淺、至明﹕「災難」都無所謂,「傷害」、「災害」又算得什麼?

三、任何蘇花交通的改進方案,都不能違背「不讓『環境災難』發生是壓倒一切的最高目標」。

四、渴望經濟發展的花蓮人如果不耐進出坐火車的不便和花蓮的這片「不賺錢」的「淨土」,建議移民到西部去。反正,臺灣人本來就全部都是外面移進來的,連原住民都是。中部、南部有多少人移民到北部了?為什麼花蓮人就不行?如果不想移民,就應認命這環境的局限,「敬天愛地」、「人定」不「勝天」。

五、花蓮不但是花蓮人,也是全體臺灣人的土地。花蓮的重大環境議題,所有的臺灣人都有發言權。

六、還可算兩筆經濟賬。1、花蓮「西部化」後經濟發展,創造的經濟效益有多少?「蘇花X」的「環境災難」 --- 不計修築「蘇花X」的費用及死傷工程人員的撫恤金 --- 換算成新臺幣,大約有多少?2、「蘇花X」的修築費用是全體臺灣人的稅金,如果用花蓮「西部化」經濟發展後多征收的稅金來償還,需要多少年?

七、「安全回家的路」是假議題,是謊言,它違反交通安全的「普世規律」,還有慈濟的交通模式為證,臺灣社會卻長期不察,為其所惑,說明臺灣社會的是非洞察力患疾失能,須反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