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新聞網](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l.yimg.com/bt/api/res/1.2/fSeNJAxh518JWiS31IIbwg--/YXBwaWQ9eW5ld3M7Zmk9Zml0O2g9Mjc-/http://media.zenfs.com/155/2011/06/16/udn-jpg-89x27_175027.jpg)
中央氣象局前幾天預測中、南部累積雨量最多達一千兩百至一千五百毫米,但有人認為雨量不如預期。台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主任李清勝解釋,這波西南氣流沒有上周的強,加上颱風走得快,影響就較小;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指出,現在檢討還太早,應該明天再來算。
李清勝表示,輕度颱風泰利雖然走了一條「對台灣最不好」的路線,但因為速度快、強度不強,相對來說影響有限。這波西南氣流雖然也造成降雨,但沒有上周那波強,加上泰利生成時又分走一點能量,也「攪和」、稍微破壞西南氣流,雨就沒那麼多。
吳德榮強調,這周降雨的主體是西南氣流,颱風只是「配角」,但雨是連在一起下的,兩者無法切割。他說,今天颱風離開以後,中、南部山區還會繼續下雨,預計下到明天;「時間還沒到,怎麼曉得對不對?」他認為目前有些地方有機會達到當初的預測值,「等明天再來檢討也不遲。」吳德榮提到,預報本來就會有誤差,如果太早就要求氣象局預測長時間的累積降雨,已經超越目前的科技能力。
另有研究單位的電腦模式顯示,從前天到今天,發布颱風警報時的最大累積雨量是六百至七百五十毫米,大約是氣象局最初預估值的一半。不過該單位認為,預估雨量本來就不容易,而且有誤差;天氣瞬息萬變,有時暴雨在來臨前兩、三個小時才在雷達上看到,又有時在雷達上看到回波了,雨卻沒降下來,以現有的科技仍很難精確掌握。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