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news – 2012年8月8日 上午10:51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同樣都叫「中杯」可樂,在不同的速食餐廳買,容量竟然可以差到快200毫升(ml),對熱量斤斤計較的消費者,恐不知不覺就多喝了接近100大卡熱量下肚!董氏基金會調查國內7家速食業者發現,只有一家統一標示國人較熟悉的「毫升」,其他有的標「盎司」、有的標「克」,甚至有兩家完全不標容量單位,叫人無所適從。

董氏基金會日前派出秘密客,以消費者最常購買的可樂、冰紅茶,前往肯德基、麥當勞、摩斯漢堡、頂呱呱、21世紀風味館和SUBWAY等7家速食餐廳、詢問147位門市人員,發現有4成門市人員對自家飲品的容量、熱量都傻傻說不清楚。

「我們都沒在記毫升數喔!」、「中杯就大約等次兩個寶特瓶啊!」、「公司只提供中杯熱量喔,但裝的都是可樂所以大、中、小杯熱量應該都是一樣的。」、「請自已上網查詢知識+」,董氏基金會營養師尤宣文說,調查發現,不但有41%門市人員不知道容量,若進一步詢問其所含熱量,更約有5成門市人員無法回答或提供錯誤資訊給消費者。

尤宣文表示,這7家業者當中,雖有6家可在網站上查詢到營養標示,但實際調查147間門市後發現,網站有不代表門市有,僅有67%門市提供常態性飲品的營養資訊,而季節性飲品更只有18%門市提供,且提供的資訊參差不齊。

尤其,不同業者對於大、中、小杯的容量定義有極大差異,像麥當勞的中杯為650毫升,但摩斯漢堡的中杯卻是460毫升,一來一往間,相差接近快200毫升之多,熱量就差了80至100大卡。

尤宣文表示,一般台灣民眾普遍以毫升或c.c.作為容量認知單位,但卻有兩家業者完全未標示飲品的容量單位,僅以大、中、小杯區別不同的熱量,還有一家業者的不同飲品,容量就同時有盎司、毫升、公克3種不同標示單位,消費者若想在第一時間知道熱量,可能需要憑點運氣。

董氏基金會建議,業者的飲品容量應統一用毫升或c.c,而非公克或國人較不熟悉的盎司,同時門市也應設法提供營養資訊,讓消費者知道購買的飲品究竟實際熱量有多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