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世界上甚受歡迎的飲料之一,在西方有紅茶,日本有綠茶,在台灣則有民眾熟悉的烏龍茶及包種茶;近年來,由於茶的保健功能不斷地被研究發表,更造成茶飲料的風行。然而,各式各樣的茶,究竟在成分或功效上有什麼不同呢?對於茶葉的小常識請看以下的Q&A

Q1:綠茶與紅茶如何區別,它包含什麼營養?

A1:綠茶是自茶樹採摘下來直接進行炒菁揉捻而成,因而保有茶菁中最完整的成分,包括蛋白質、醣類、纖維素、咖啡因、β-胡蘿蔔素、維他命C、維他命E以及多酚類物質--即兒茶素類。而紅茶,除了也含有上述物質外,另外還有茶菁經過一連串的製程所產生具有特殊香味及色澤的茶黃質和茶紅質;至於台灣所產的凍頂烏龍茶及包種茶,則兼具上述兩種茶的成分。

Q2:茶葉所含的化學成分有哪些?對於人體有哪些保健功效?

A2:茶葉所含的化學成分不少,而不同種類的茶,成分雖不盡相同,但主要的成分則有兒茶素、咖啡因、礦物質、維生素等。近來常被提起的兒茶素,是茶中特有的物質,約佔茶葉乾重的25%35%,也是茶葉之所以具備保健功效的主要來源;不斷有研究指出,兒茶素具有抗氧化、防止輻射線傷害、抗腫瘤、抑制血膽固醇、血壓及血糖上升等功能,也具抗菌、防止蛀牙及消除口臭等功效。所以,也難怪越來越多人藉喝茶夾保健。

Q3:為何民間認為隔夜茶不能喝?

A3:不過,許多人可能都聽說:隔夜茶不要喝,認為喝隔夜茶會傷胃。其實這句話應該更嚴謹一點,因為就飲用安全性而言,一杯泡好的茶如果沒有加蓋子、沒有冷藏。一直擺在室溫下暴露在空氣中,當然會有落菌生長造成污染,任何食品這樣放入了都會壞,因此喝茶最好「趁熱」飲用,或者是低溫儲藏。此外,就飲用品質來說,經高溫沖泡的茶一旦冷卻,其所溶出的兒茶素和咖啡因,則容易形成複合物而沈澱下來,茶湯中有益人體的成分也就大量的減少了。而相同的問題地出現在罐裝的茶飲料中。在加工的製程裡,為使罐裝茶得以保存較久,一般在高溫萃取、裝罐、封罐後,即快速冷卻,但所產生的沈澱物問題,卻會降低賣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廠都會先將沈澱物去除,如此一來,也就等於將具有生理效果的成分給去除了。

Q4:有一個關於喝茶的說法,就是茶應避免用沸騰高溫的水沖泡,這又是為什麼呢?

A4:事實上,這只說對了一半。因為如果就兒茶素等保健成分而言,高溫泡茶其實才容易將其萃取出來,但是味道則會比較苦澀;因此單純就口感而言,才有泡茶不宜高溫的說法。不過,目前許多茶葉在製程中,通常會先將易生苦味之茶菁去除,即使高溫沖泡也是香醇可口,更不會影響兒茶素的溶出量;因此,以熱水泡茶,反而可以用來鑑定茶葉的品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