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社 – 2013年8月24日 下午5:54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4日電)102年全國郵展正在郵政博物館展出;其中有1個138年前從高雄寄到香港的蓋有海關郵戳的信封,價值超過新台幣1000萬元。

中華郵政公司說,這個有百年歷史的信封,是30多年前由一位日籍集郵人士捐贈,寄件日期是西元1875年9月21日,是目前發現台灣最早的海關戳封。

中華郵政原本不清楚這個具收藏意義的信封價值,因今年在香港郵市交易市場上,有1個交易品是1885年的從台灣寄出的信封,成交價為460萬港幣,大約新台幣1200多萬元,推估中華郵政珍藏的信封價值也上千萬元。

這個台灣早年的信封,17.1公分,寬9.45公分,封面有紅色簽條寬約3.8公分,收件人地址及寄件人名稱處都蓋有朱紅印色篆文「護封」印章各一枚,是當時華文信函慣例。

這個信封左邊所寫的寄件日期為「八月念二日台灣稅關緘」,中華郵政查證是1875年9月21日,信封上有兩枚海關日戳,當時稱為打狗(高雄)海關日戳是9月25日,廈門海關日戳為9月28日。

不過,信封上的收件地址卻是香港,推測郵件到達廈門海關後,由廈門關交由輪船負責帶到香港,再由水手或其他人轉給收件人。

這個信封收件人地址為「香港中環新公司右街第三(木間)」,收件人為「怡德番衣舖掌柜」,推測收件人可能是專製西服的裁縫鋪,掌柜相當經理或管帳的人。

信封背面有「檳資到奉八個仙」字樣,是指信件達香港後,有人樂於代交收件人;檳資是收信人付給送信者的錢,有點像賞金或小費。

中華郵政說,當時台灣與香港,一般民眾喜嚼檳榔,所以將賞金稱為檳資,是早年民間信封上常見的用語。

全國郵展23日至27日,在郵政博物館舉行,展出包國際郵展獲獎作品,及郵政博物館珍貴典藏郵品。10208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